学院动态

学院动态

当前位置: 首页 >> 学院动态 >> 正文

Advanced Materials|宁波工程学院新能源学院发表利用分子偶极矩调控NiOx/Pb-Sn钙钛矿界面能级的新方法

发布日期:2025-01-21    作者:     来源:     点击:

宁波工程学院新能源学院光伏技术研究团队联合南方科技大学、暨南大学在NiOx/Pb-Sn钙钛矿界面能级调控方面取得重要进展,最新研究成果“Oriented Molecular Dipole-Enabled Modulation of NiOx/Perovskite Interface for Pb-Sn Mixed Inorganic Perovskite Solar Cells”发表于国际顶级期刊《Advanced Materials》,宁波工程学院新能源学院为第一通讯单位。该研究利用多功能对氨基苯磺酸(4-ABSA)在NiOx/Pb-Sn钙钛矿界面引入由NiOx指向钙钛矿的偶极矩,显著降低了NiOx的功函数,有效抑制了由NiOx/Pb-Sn钙钛矿界面能级不匹配以及未配位Ni≥3+与Sn2+之间的氧化反应造成的非辐射复合,进而提高了器件光电转换效率和稳定性。



【背景介绍】

近年来,锡铅混合钙钛矿太阳能电池(Pb-Sn PSCs)因其禁带宽度较窄被广泛应用于叠层太阳能电池。然而,Sn2+的易氧化特性限制了Spiro-OMeTAD这一常用空穴传输材料(HTM)的应用,因为该材料需要氧化才能在高性能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中发挥作用。因此,Pb-Sn PSCs通常采用倒置结构,并使用聚(3,4-乙烯二氧噻吩):聚苯乙烯磺酸盐(PEDOT:PSS)作为HTM。然而,PEDOT:PSS在湿气和紫外光照下的稳定性较差,仍然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。因此,探索新的HTMs以实现高效且稳定的Pb-Sn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变得尤为关键。

氧化镍(NiOx)是一种无机宽带隙半导体,因其高稳定性、良好的载流子传输效率和低成本,被认为是钙钛矿光伏的潜在替代性空穴传输材料。在传统铅基钙钛矿体系中得到了广泛应用,而 NiOx 在铅锡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中的应用鲜有报道。众所周知,NiOx 的价带位置 (EVBM) 通常低于 -5.3 eV。而在铅锡钙钛矿体系中,钙钛矿的EVBM 由 Sn 和 I-p 道之间的相互作用决定,其价带位置通常较高。因此,Pb-Sn钙钛矿通常具有高于 -5.3 eV 的价带位置。这种能级不匹配显著增加了NiOx/Pb-Sn钙钛矿界面载流子传输障碍,进而降低器件性能。

此外,研究表明提高Ni≥3+比例能够增强NiOx薄膜的导电性,从而提升器件性能。然而,较高的Ni≥3+比例会增加NiOx薄膜的功函数,使其价带位置更深,从而增大NiOx与Pb-Sn钙钛矿之间的能级差。而且,由于Sn2+具有较低的氧化活化能,在NiOx/Pb-Sn钙钛矿体系中,未配位的Ni≥3+会加剧这种氧化反应,进而导致器件性能下降。因此,开发一种多功能的界面处理方法,以平衡NiOx/Pb-Sn钙钛矿界面的能级并抑制Ni≥3+引起的Sn2+氧化,显得尤为重要。


【研究基础】

针对Sn2+体相氧化问题研究团队利用具有还原性的丙酮肟(DMKO)作为添加剂,对锡基纯无机CsSnI3钙钛矿进行了研究(Adv. Energy Mater. 2022, 2202491)。结果表明肟基(=NOH)具有很强的电负性,其能够与Sn2+进行较强的相互作用,抑制薄膜制备过程中Sn-I反位缺陷的形成,提高钙钛矿薄膜质量。此外,研究团队在前期研究中利用苯甲羟酸肟(BHA)在锡铅混合纯无机钙钛矿表面引入了近乎垂直的偶极矩,有效促进了载流子的传输,制备出具有17.12%记录效率的锡铅混合纯无机钙钛矿太阳能电池(Adv. Mater. 2024, 202309193)。


【研究内容和结果】

针对上述研究问题,研究团队在NiOx/Pb-Sn钙钛矿界面引入了多功能界面层(2-氨基乙磺酸(2-AESA)和对氨基苯磺酸(4-ABSA)),如图1a所示。第一性原理计算表明2-AESA和4-ABSA能够在NiOx/Pb-Sn钙钛矿界面引入由NiOx指向钙钛矿的偶极矩(如图1b)。该偶极矩能有效降低NiOx功函数,将NiOx/Pb-Sn钙钛矿界面能级差由0.3 eV降低至0.08 eV(2-AESA)和0.01 eV (4-ABSA),从而提高器件空穴传输效率(如图1c-e)。最终,基于4-ABSA功能界面层,研究团队分别制备出具有17.4%和20.3%光电转换效率的锡铅混合纯无机(CsPb0.6Sn0.4I3-xBrx)以及有机-无机杂化(Cs0.2FA0.8Pb0.6Sn0.4I3-xBrx)钙钛矿太阳能电池(如图1f,g)。

图1. a器件结构示意图以及2-AESA和4-ABSA分子结构及静电势,b 2-AESA以及4-ABSA作用机理,c-e NiOx/Pb-Sn钙钛矿界面能级结构示意图,f 纯无机以及g有机-无机杂化器件输出性能,h 紫外光照射稳定性(Sn4+/Sn2+比例)。

此外,研究表明4-ABSA中的吸电子基团磺酸根(-SO3H)会通过氢键的形式与NiOx形成较强的相互作用,使NiOx薄膜的Ni≥3+比例增加,同时减少未配位Ni≥3+的数量。这不仅增强了NiOx薄膜的导电性,还有效抑制了未配位Ni≥3+与Sn2+之间的有害氧化还原反应,显著增强了器件的紫外光照稳定性(如图1h)。

该研究成果强调了NiOx/Pb-Sn钙钛矿界面对器件效率以及稳定性的重要性,针对界面能级不匹配以及有害氧化还原反应问题,提出了可靠的解决方案,为后续制备高效稳定叠层钙钛矿器件打下了基础。


原文链接:https://advanced.onlinelibrary.wiley.com/doi/10.1002/adma.202414125


@版权所有 宁波工程学院新能源学院

地址:浙江省宁波市慈溪市前湾新区滨海二路769号

邮编:315336